您的位置:百金贷 > 百金社区 > 百金贷说便捷的网络支付时代面临终结
2015年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说是为了规范网络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监管层为涉及范围广泛且已经渗透到民生方方面面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所采取的态度和政策规范,真的合理吗?
第一,用户体验遭忽视
无论是投资、支付还是其他服务机构,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其共同的追求之一,然而《意见稿》的一系列规定,却将现有的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支付时间或延长。按照支付业务管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涉及到用户支付的环节,很多都要交给银行处理,比如支付时要跳转到用户账户相关的商业银行网关,或使用“银行卡快捷支付”;在首次为客户办理支付业务时,要获得银行的授权;对于单笔金额超过200元的支付业务,需由银行审核。
银行介入网络支付,从一定程度上讲,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银行的一种安抚,扶持银行在金融界和支付界的地位和影响,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银行的介入势必会影响到用户的体验。本来一两秒就可完成的业务,可能需要十几秒甚至更长的时间。再者,银行的介入,无疑将余额宝、微信支付等与银行自有APP同化了,网络支付机构还有何发展空间?
交易金额受限。根据该征求意见稿,拥有综合类支付账户的用户,其年付款交易不得超过20万元;拥有消费类支付账户的用户,其年付款交易不得超过10万元;对于通过2个或以上方式(不包含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进行交易验证的账户,其每日单笔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对于交易验证方式单一的账户,其每日单笔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
本来简单、方便、快捷的网络支付,经过这一规定,变得复杂不说,还比较繁琐,难以满足部分人们的支付需求。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将网络支付限制在了日常生活消费用途。虽然征求意见稿允许综合类支付账户用于投资理财,但是每年20万元的限额恐怕远远满足不了投资人的理财需求,在百金贷投资的用户,一次都能超过100万。
第二,科学技术遭否认
繁琐、不合理的验证。征求意见稿规定,用户开立综合类支付账户可有两种验证方式:一是面对面的身份验证;二是非面对面验证,但是要通过5个或5个以上外部渠道的身份交叉验证。
网络支付本就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快捷支付机构和方式,如果用户开立账户要通过面对面的验证方式,那还叫互联网支付吗?另外,对于非面对面的验证,至少要通过5钟外部渠道的验证,百金贷小编能想到的就是银行账户、手机、个人邮箱、身份证、户口本、驾驶证、居住证、护照、社保卡9种方式,但是手机和个人邮箱小编不觉得是安全的,因为都有被盗的可能,所以先去除;驾驶证、社保卡和护照也不是人人都有的,也先去除。那么只剩下4种方式了,如何开综合类账户呢?
从银行和监管者的角度讲,“安全、谨慎”是其思考的出发点,这无可厚非,但是在这种谨慎背后,则是对我国现有技术的不信任。
第三,破坏市场发展规律
人为选择行业发展范围和方向。意见稿规定,网络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或从事金融业务的相关机构办理支付账户。这就将金融这一业务领域明确划归银行传统金融机构所有。而各种身份验证和交易金额限制,也将在线支付圈定在“小额支付”范围内。
在某种程度上,银行有认为第三方支付夺走其支付业务的嫌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最初,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便利需求,银行是不予理睬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支付业务应运而生。
但是就目前的规定来看,银行企图将这些业务重新划归自己的领域范围内,试图为一个涵盖数亿人、渗透人民生活的支付圈规定范围和发展方向,从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一种“认为选择优于市场选择”的错觉。
综上所述,虽说只是意见稿,但是其透露的信息也不得不引人深思。如果按照这个办法,目前盛行的余额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功能和体验都将大不如从前,人们生活的便利性也将锐减,除非银行在银行界开通一个类似的、可以取代余额宝、微信支付的快捷支付渠道。
上一篇: 这篇文章教会了我如何白拿别人100元!
下一篇: 百金贷告诉你高效人生的六大箴言!
电话客服:400-900-2888
工作时间:9:00——12:00 13:30——18:00(工作日)
在线客服:立即咨询
工作时间:9:00——12:00 13:30——18:00(工作日)